香港中医药抗癌研究 登上国际舞台
2016-09-01 已浏览【 】次
摘要 童瑶教授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张艳波博士、施祖荣博士成立中医药抗肿瘤的医学研究课题组,测试天仙液样品,发现其对大肠癌细胞效果较佳,并就此发表5篇SCI国际论文。使中医药复方治疗大肠癌研究成果得到著名国际期刊认同,预示香港作为中医药发展后起之秀,正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施祖荣博士关于中医药复方抗癌的论文,题为《中药复方天仙液之生物活性组分互动作用对人类大肠癌细胞HT29及其肿瘤裸鼠模型的影响》发表在《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杂志6月号,复方与大肠癌的国际研究论文现今只有十余篇,施祖荣又有研究新成果。该杂志是世界上在使用西医补充替代疗法治疗癌症领域中较著名期刊,刊出的中医药治疗癌症相关论文,均是具有国际认可的研究水准。预示着香港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后起之秀,正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仅「天仙液抗癌」的一个研究项目,迄今已在国际研究机构的国际期刊上,如《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Chinese Medicine》等发表了五篇论文。这类研究在香港回归以前很少见。 虽然,香港规划的中药港并没有如期出现,但香港中医药业发展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更得益于中药港的建设概念,提升了香港中医药研究的国际水准。尤其自1997年7月回归祖国后,香港中医药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医中药已分别在依法规管、科研教育和服务市民方面建立了坚固基础,并稳步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香港会肩负起桥梁的作用,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政府资料显示,2010年,每千个香港市民有1.8位西医,0.9 位注册中医,0.4 位表列中医,加起来即每一千名市民有1.3位中医师,中西医服务人口非常接近。 与此同时,公众对中医也有一定认可度。按照政府数据显示,2010年有14.6%的人会选择去看私营中医;有55%的人会去看私营西医。简单来说,每5个选择看私家医生的人(包括中西医),便有1个选择看中医,其中还不包括同时看西医及中医的人。在需要自费、没有保险及政府资助的情况下,看私营中医的人仍然与公立医院(22.4%)使用量相当,足见社会上对中医有一定的认识。
港府注重推动中医药发展
这和政府注重推动中医药发展有关。回归15年来,香港中医药发展基础亦渐趋完备。为配合政府政策促进中医药以「循证医学」为本的发展,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自2003年起逐步在全港18区设立中医教硏中心。香港有三所政府资助大学,包括浸大、中大和港大先后成立中医药学院,提供中医中药人才培训,加强本地对中医药的认受性,以支援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于1998年成立,早期开办兼读制教育为主的中医证书、文凭和学士课程,以及致力于跨学科之中医药研究﹔及后于2002年重组,在大学校内设立院址,现隶属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其于2004年建立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研究实验室,致力于教学、临床、中医药研究发展。学院运用多学科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标准化,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课题,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国内外多间院校及企业合作,进行中医药对治疗疾病的研究,并发展具有质量控制的中药复方。 港大中医药学院现时主要的科研发展方向是中医防治老年相关性疾病研究,如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症、肿瘤、精神性疾病、痛症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等,获得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及大学等多项研究资助。近年发表SCI论文超过200篇,刊载于国际性的权威杂志﹔同时获得包括美国及中国的多项专利。如今,港大中医药学院的学术研究已经走向国际舞台。
王振国医生研发「天仙液」
2007年,时任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的童瑶教授在一次中医学术会议上偶然认识到中日飞达联合有限公司的陈海威总经理,谈起中药抗肿瘤药物,陈总介绍了内地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肿瘤专家王振国医生研发的「天仙液」已有临床历史,并在泰国、澳洲等地区注册为中药,在台湾等地区注册为保健食品。童瑶教授向《超讯》表示,抗肿瘤本来就是世界难题,中医药抗肿瘤更是依据不足,她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张艳波博士、施祖荣博士一起实地考察,决心成立项目组作中医药抗肿瘤的医学研究。这一决定,使到中医药复方治疗大肠癌研究成果得到补充替代疗法治疗癌症领域中著名的国际期刊认同起了重要作用。 施祖荣博士表示,课题组先测试了天仙液的样品,发现其针对大肠癌细胞的效果较佳,进而开展医学研究,至今已经8年。 「经过课题组以西方生物医学研究方式的科学测试,就天仙液作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作用机理,发表了5篇SCI国际论文,还有1篇已经提交,并多次参与国际会议交流。」
施博士对《超讯》表示,研究论文被这些中医药治疗癌症的著名期刊收录,证明香港中医药研究得到国际社会认同。 「医学的著名权威期刊都会选择一些科学家或者专家组成编辑小组来审核我们提交的论文,他们都是行业内做了很长时间、并且发表一定数量及质量高论文的教授团队,这些杂志的编辑小组接收了我们研究天仙液的论文,代表了同行对我们研究成果的肯定。」 童教授在谈到中医国际化时指出,作为中医的发源地,必须要按照我们的标准和思路去发展自己的医学,而国际上按照国际默认的标准和思路方法去研究评价中医药是必须遵循的,所以我们可以双轨并行。一方面按照国际公认的方法开展临床服务及科学研究,通过临床疗效,让更多人认识中医;另一方面,中国自己要争取中医药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比如国际针灸治疗标准、中药品质标准、WHO疾病分类学传统医学分类标准、国际中医针灸师和中医师考试标准等,同时在中医临床研究上要创立符合中医治疗理念的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可操作可量化标准。 「关键是我们自己在中药复方研究方面要有科技创新思路,不要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童教授认为。
施博士也表示,中医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式化的中医药标准模型去做临床研究,而天仙液在这样的情况自己探索其发展模式,于世界不同地区的著名大学实验室设立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实属不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如能跟从已成功的模型去做就比较容易成功,但对天仙液来说是不容易的,因为它是第一个联合世界多所实验室去做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药物字典中有记录中药复方天仙液的抗癌研究成果。」 在实验初期,考虑到中医药复方里面的有效成分比较多,并且不和西医一样做单体有效实验,课题组选择通过整体原方来进行实验。 「使用中医药复方的优势是『增效减毒』即是药效高,毒性较小或没有毒性。做好品质控制,有药理毒理内容,就可以进一步做临床试验。」施祖荣博士表示。
刚发表论文的整个实验是采用天然药物化学及生物医学常规的实验方法学,把中药复方天仙液分成了乙酸乙酯、正丁醇和含水三个不同的有效组分,即不同的有机溶剂。在乙酸乙酯里面天仙液的化学成分是较脂溶性的,在正丁醇里面是介于水溶性和脂溶性之间,而在含水里面是水溶性的。这样进行试验,最终可以观察到天仙液当中是否具有有效成分,水溶性、脂溶性的成分分别有哪些,以及其在天仙液药理中担任的角色。
天仙液成分跟中药复方理念一致
最终课题组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验初期的想法,即天仙液里面的有效成分不是单一的,而是跟中药复方理念一致、多成份分工行事的。施祖荣表示,研究是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生实验。课题组将人类的大肠癌细胞株HT29打进裸鼠的皮下创造出的肿瘤模型进行实验,发现天仙液整体以及三个有效组分都可以使p21(一种抑制癌的蛋白)上调,其中以丁醇和含水最为明显。 「我们发现三个有效组分都有起作用,但全方作用较佳,所以下一步用原方去做临床会有较佳的成果优势。」施博士表示。其次是抗大肠癌细胞转移的实验。课题组把三个有效组分放在癌细胞以及动物模型中,发现正丁醇这个有效组分使MMP-1(间质性胶原酶,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下降最明显,但是天仙液整体使MMP-1下调的力度更大。施博士总结道,「实验结果表明主要抗转移的组分是正丁醇,但是所有成分组合到一起就会有一个协同效应,这个协同效应是我们做复方的特质。」 第三点是抗耐药性实验。 MDR-1(一种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升高是产生耐药的根本原因,在实验中,天仙液的三个有效组分都会降低此蛋白的表达,而三个组分加起来的天仙液效果更好,几乎已经没有耐药性蛋白的表达。施博士说,「现在的实验资料,可以支援将来相关的临床实验,即把天仙液和化疗药物合用,观察其是否会真正降低癌细胞对化疗药的耐药性。」 第四点是增强免疫力的实验。课题组观察到天仙液整体上可以促进裸鼠免疫细胞的增长。 「这个实验首先证明天仙液没有太大的毒性。」施博士表示,「其次我们发现正丁醇这个有效组分能显著促进免疫细胞的增生,而乙酸乙酯和含水对免疫细胞有破坏作用,因此我们不建议天仙液把它的有效成分抽出来去做独立研究。」
最后是品质控制实验。实验观察到三个不同组分的品质控制差异都小于5%(相对标准差,即标准差占平均值的百分率),比较稳定。施博士认为,「做一个中药复方,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品质控制和稳定性要好。这个实验为我们今后无论是做动物实验还是临床实验都给予了信心及支持。」
天仙液实验结果合乎中医药理论
通过整个实验,天仙液对机体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作用体现于乙酸乙酯、正丁醇和含水三个生物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天仙液原方在抑制大肠癌肿瘤增生、抗癌细胞转移、抗耐药性以及促进免疫细胞增生方面有很好的整体效果。 童瑶教授认为,「本实验的设计及结果阐明天仙液生物活性组分的组织特异性,进一步支援临床研究。这对国际上了解中药复方抗癌的作用机理和疗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深入,还需要思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施博士也表示,实验结果证明天仙液是合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一个发展,具有整体的作用,支持了今后的临床研究,或者和化疗药一起做中西医合用的药物研究。( 作者 文|范帅 纪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