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需求大使用频次更高 七乐康瞄准复诊医疗市场
2016年3月,移动医疗公司七乐康隔空喊话,让中国每两位医生中就有1位加入七乐康。2个月后,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卫计委、荔湾区中心医院合作,启动国内首个基于“医患药闭环服务模式”、定位于二次诊疗慢病复诊的2.0版互联网医院“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
这时,互联网医院正处于投资“风口”,医药电商巨头七乐康的介入尚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患者:网上看病更方便
2月27日上午11点,胡女士打开七乐康互联网医院官方入口“七乐康医生APP”,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医生(化名)进行视频连线。与半年前相比,她现在已经能麻利地操作手机,完成这个持续15分钟的看病流程。
胡女士长期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过去二十多年跑遍了湖南和附近省份的大小医院。用她自己的话说,自从30岁得病以后就经常出现在两个地方,一半时间在自己家,一半时间在医院。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要么就是长期躺在床上,有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我这个病治不好,吃过很多药住过很多院,后来终于听人介绍找到广州这家医院,现在只有这个药管用,但外面都没得卖。”胡女士发现这种药对自己有效后,每年会定期到广州休养一段时间,并让张医生开一些药备用,每次药快用完的时候就会托亲戚朋友到医院再开药。
胡女士算过,每次她和丈夫一起去广州休养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舟车劳顿,花销要两三万元。对于本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负担,再加上自己行动不便,年纪增大来回奔波也不是办法,而经常麻烦在广州的亲戚朋友又过意不去。
2016年7月,她去广州找张医生看病。张医生告诉她,现在有一个手机软件可以在网上看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直接视频对话开药,不用专门跑到广州来了。
在胡女士这一代人眼里,手机的功能就是打电话、发短信,后来通过微信就可以视频看看孙子孙女,却没想过可以看病。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她让女儿在手机上装了张医生推荐的七乐康医生APP。胡女士说,现在她基本通过这种方式与张医生保持沟通,去医院的频次明显下降,上一次去广州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
同样“吃螃蟹”的还有广东湛江的高血压患者陈伯。以前,陈伯每个月都要搭7个小时火车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看病,如果时间安排刚好最快得花上一天时间,有时没有挂到当天的号还得住一晚。后来,陈伯的主任医师向他推荐了七乐康医生。
据陈伯回忆,按照提前预约的就诊时间上线后,与医生对话、开处方、付款买药,“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瞄准复诊病人市场
医生和患者,天各一方,只通过互联网和两个摄像头如何实现在线看病?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7楼的七乐康互联网医院。尽管坐落在公立医院的门诊大楼里,这家诞生于去年的网络医院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300平方米的就诊区域,3间贴着七乐康标志的诊室和体验间,透明的落地玻璃取代了沉闷的白色墙壁,每间房间里都有专业的检查仪器和舒适的沙发、电视,便于患者与线上的医生沟通——眼前的舒适环境很难与紧张的就医情绪联系在一起。“医有所依”是七乐康互联网医院的宣传口号。
“互联网医院与传统医院有很大区别。”七乐康副总裁侯锦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有所依”的含义是,不论是医生行医还是患者求医,七乐康医生是双方依赖和依靠的平台。七乐康的互联网医疗业务主要有两个阵地,一个是线上的七乐康医生APP,一个是线下全国各地的医生,两部分彼此关联,重度捆绑。
在侯锦标看来,只有真正让医生加入进来,有源源不断的处方,互联网医院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体系。他向记者描述了七乐康互联网医院的就诊流程:患者在医院首诊后,可以在七乐康医生APP上绑定首诊医生,回到家后可以通过APP与医生保持在线沟通、二次诊疗,医生可以直接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可以凭处方到线下药店或直接在APP购药。
“我们选择的是门槛更高的复诊病人。”侯锦标说,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医生与患者之间必须通过线下首诊的基础建立信任度,这样在线上复诊时才更有效和安全。同时,复诊的病人以慢性病为主,需求大、使用频次更高。
七乐康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上线至今,七乐康医生已吸引了31个省份超过300个城市、超过30万名医生加入,日均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目前,七乐康的大部分收入仍来自产品销售,患者只需向医生支付诊金。
记者在七乐康医生上看到,不同科室、不同级别的医生诊金在10元~500元不等,时间由医生、患者沟通确定。侯锦标说道,多数患者大概率下是不会愿意付1000元给一名没见过面的医生的,哪怕是大名鼎鼎的专家,但复诊病人通常不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