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创新时代,许多制药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识别二维码免费报名和预定展位
据数据库显示,我国自2016年改良型新药实施3年多以来,全国一共有300多个改良型新药申报,涉及129个活性成分以及159家企业。
2016年—2019年10月不同改良型新药申报数量变化情况(来源:火石创造)
自2017年开始,改良型新药申报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其中改剂型的2.2类和新适应症的2.4类申报数增长最为显著。而低水平的改盐基、改酸根碱基等小改动的2.1类的申报数量略有减少趋势。
因此,从真实数据来看,近几年来部分仿制药企业在面临低水平仿制药模式难以维继、创新又无法支撑的情况下,发力改良型新药成为一种大趋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趋势不止存在于中国,近10年美国FDA通过505(b)(2)申请获批的产品也有快速增加,2017年环比增长40%,2018年申请获批的产品达75个,505(b)(2)途径申报的新药渐成研发主力甚至赶超505(b)(1)。
2003—2018年美国505(b)(2)途径获批新药渐成主力(来源:火石创造)
原CFDA于2016年3月发布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进行重新定义,2类新药(即改良型新药)更加强调“优效性”,指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且境内外均未上市的改良型新药。也基本堵死了低水平改剂型、给药途径、改酸根碱基的老改良道路。如今开展改良型新药研究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改良型新药是对已上市药品的升级改良,强调“优效性”,相较于被改良的药品,具有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明显的临床优势。
2、风险低、投入少、周期短:改良型新药就是在原有药物基础上进行改进,有一定临床基础,大部分产品不需要进行大临床试验。开发一个新分子实体药平均费用12亿美元,历时10~15年,而改良型新药平均只需3~4年投入仅0.5亿美元。研发成功率约是新分子实体的3.6倍。
3、壁垒高、生命周期长、回报率高:改良型新药与仿制药相比有一定技术或专利壁垒,相较仿制药还有3~4年的监测期,生命周期明显拉长,回报率也显著提升。
改良型新药和新药的研发思路基本没有差异,主要需要关注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改良技术难度、是否有专利保护、是否是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否有产品或方案可替代、需要提供哪些临床数据、是否可以快速审评、目标市场的大小和渗透率。